日常生活中,我們評價一個人有能力、有本事時,會說這個人有“能耐”。
從字面上分析,“能耐”不外乎兩方面的含義,一個是能,一個是耐!澳堋敝傅氖潜臼、水平、技能;“耐”指的是受得住、禁得起,如耐煩、耐勞、耐心、耐性、耐力等等。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,首先要有做事的能耐。比如,要有認識問題的能力,凡事能看明白,能想清楚;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,知道怎么去干,怎么干好;要有協調關系的能力,善于化解各種矛盾,善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等。同時也要有做事的耐力。比如,要有耐性,沉得住氣,禁得住煩;要有耐心,不急躁,不浮躁;要有耐力,能承受,能持久,有韌勁;要耐勞,能吃苦,能受累等。如果有“能”無“耐”,“能”就無以依附,就談不上干事的效率、效果和質量;反之,如果有“耐”無“能”,“耐”就沒有根基,干事的扎實、穩妥、持久就沒有保證。
當今社會日新月異,競爭日趨激烈,誘惑無處不在,要成就一番事業,就要有超強的忍耐力。知易行難,練就一個“耐”字,要做到三點:一要耐得住寂寞。齊白石從一個鄉下木匠成為一代國畫名師后說過:耐得寂寞,百事可做。耐不得寂寞就只能心浮氣躁,干什么就只能淺嘗輒止。只有耐得寂寞,才能始終保持執著堅韌、心無旁騖的勁頭,才能最終迎來事業的成功、人生的輝煌。二要耐得清貧。如果人一頭扎進錦衣玉食、美女香車的奢華生活里就不能自拔,就會失去斗志、迷失方向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清貧的生活是一種經歷,更是一種財富。三要耐得挫折。眾所周知,唐僧經歷八十一難才修成正果。弱者只會把挫折當做絆腳石,抱怨命運的不公;強者卻把挫折當成成功的踏板,作為向上的動力。
真正的“能耐”,不是與生俱來的,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,我們既要在“能”上用氣力,加強學習,增長本領;更要在“耐”上下功夫,在“耐”中錘煉品性,在“耐”中積聚力量。
|